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和学习效果发生了作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力量和手段。一个坚强的集体就象田野上的春风一样清新、温暖。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的孩子无论在学习、品德、个性、身体上,都会受教育和熏陶。诚然,这样的班集体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班主任长期耕耘的教育结果。班主任就是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工作的教师,对学生心灵的雕塑、知识的传播、智力的开发、体质的增强,她都要呕心沥血。但是培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并非只要一味的付出辛勤的劳动,便可成功的。干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同样,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带班级,这也是一个策略性的问题。我认为,要当个成功的班主任,要带出个优秀的班集体,有以下几条策略: 一、情的感动 这是首要的策略,是当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备的策略。 这里的“情”,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先对学生付出真情、真爱 一个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就是爱学生,即我们通常说的“师爱”。 “师爱”既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取得成就的关键所在。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感情,态度冷淡,这在师生之间将筑起一道人为的鸿沟。我们想,一个班主任如果没有对她的学生付出真爱,那么她带出的集体还会是是个温馨、团结、优秀的班集体吗?相反,正如皮格马利翁效应那样,得到教师关心爱护的集体,肯定是个温暖、自信、热爱生活、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生活在这样集体中的成员,往往从爱老师和爱她的所教的学科,发展为对科学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 (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粗暴处理,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小学生的“教师观”——教师既是尊崇的长者,又是可依靠的朋友。小学生这种尊师态,是对教师特殊的依恋心理“向师性”的反映。但是,由于小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这种“教师观”也很容易受到影响。首先是教师的管教要求必须为他们理解或接受,否则,依赖性就会逐渐消失;其次,老师不能粗暴待人,“独断专行”,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会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因此,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有丰富的感情,对待学生的过失,和蔼、喜悦、忧愁、愤怒兼而有之。不是一味“暴风骤雨”,粗暴喝骂。而应该在痛心发火,让学生感到问题严重性后,接下来是捺下性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说服教育,进行一阵“和风细雨”式的引导。这样既会使学生体会到一颗严父之心,又感到一片慈母之情。既感到自身缺点的严重性,又增添了改正错误的自信心。 (三)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真情 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是用心良苦,是花了许多精力和时间的,以激起学生对教师的感激之情。学生必然会产生这样的情感效应:“我是多么幸运,我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怀。老师是多么辛苦的,我一定要听老师的话,继续得到老师的爱”。 教师热爱学生,学生感到了教师的爱,对教师,对集体也产生了爱,一个充满真情的班集体必然是一个优秀的集体。 二、德的熏陶 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策略。 在一个国家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被提到首要地位。如伟大导师列宁所说的:“一个道德败坏的民族永远不可能是个优秀的民族。”同样,我们也不敢想象,一个忽视或不重视道德教育的班级,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因此,道德教育,也应该被提到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地位。怎样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呢? (一)教师对学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想对学生的品德进行熏陶,光靠教师需要教育时喊一些口号、提一引起要求,是没有用的。教师本身要先具备高尚的道德,“师德”不高尚,怎么会有好的“生德”?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她本身就行先具备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并且要表现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关心时事政治,与国家的荣辱喜悦时刻相连,爱人民、爱学校、爱学生…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她本身主要以集体利益为上,为学校、为班级工作不惜放弃个人的利益。要求学生要服从集体,她个人无论在任何时刻要毫不犹豫地听从集体的召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她自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十分注意维持形象,从穿衣戴帽、走姿坐态到语言、举止、行为…教师要培养学生有宽大的胸襟,她自己先要宽于待人,绝不在日常小事上与人斤斤计较……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你要认识到你的道德行为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只有将自己所具备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涵养渗透到学生心中,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熏陶 小学生模仿性强。榜样以其生动、具体和崇高的形象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仿效榜样,像榜样那样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分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教师是学生心中最直接最大的榜样。但是培养一个集体良好的道德情操,单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班主任还必须善于发现学生中各方面的典型,为全班学生树立起生动的现实的榜样,从而激励学生奋斗进取。运用榜样进行教育,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刚接一年二班时,该班学生的卫生习惯很差,经常随地乱丢纸张。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板,第二天没逐步形成两节课又脏了。起先我一直空洞的说理,不见效用。怎么办呢?有一天课前,我发现地板上又有许多的小纸团,不禁陷入了深思。预备铃响了,学生准备上课,可我却一声不吭的蹲下身子,从前排到后排捡起纸团,接着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孩子们都惊诧地望着我的举动,若有所动。第二天,我又要去捡纸,几个班委主动帮我捡。我表扬了他们。第三天刚好是班会课时间,我一进教室,发现向个班委已经在捡纸了,我又表扬了他们。课中,我让大家讨论:①老师为什么捡纸?②班委帮老师捡纸说明了什么?③你们跟班委比,有哪些不足?④今后应该怎么做?课后,班上掀起了一阵主动捡纸的风气,卫生状况好了许多。可我还不满足,要下一周中,我每天表扬几个座位上始终保持干净的同学,并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就是小小的一张纸片,我也要亲自慎重地扔到垃圾桶中,这周班会课上,我又提了几个问题:①前几天老师表扬了谁?他们有哪些优点?②他们每天要去捡纸吗?为什么?③为什么你们每天要捡纸?能做到不捡纸吗?④应该怎么向他们学习?在热烈的讨论会后,我号召孩子们“从我做起,保持干净,不乱丢纸张”。这样,在教师榜样和部分学生榜样示范教育下,班上同学改掉了不好的卫生习惯。 三、信的树立 这是当一个成功的班主任的关键策略。 我认为要贯彻这个策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 教师威信是指一个教师在学生中享有的较高的威望、声誉,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有威信的班主任在学生中常常表现为:他的言行、乃至微小的习惯总是学生不自觉的的仿效对对象;他的意见特别受学生重视;他的劝告、指导学生乐意接受并执行;他的人格,学问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将班级这支乐队演奏出激越昂扬的旋律,班主任起着关键核心的作用,而这一前提就是班主任必须具备崇高的威信。毫不夸张的说,班主任威信就是班级的灵魂。 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教师的威信呢? (1)班主任得让学生喜欢他 让学生喜欢你,这是树立教师威信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不但要求班主任得先爱学生,而且班主任的仪表、生活习惯得得到学生的肯定、认可、接受,班主任的人格力量得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 有少数班主任认为和学生要保持距离,凶一点才有威信。殊不知,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的界限和影响力恰恰成反比。亲近学生、表露自己与学生的共同点、努力使自己保持童心。通过平等真诚的感情交流,使师生间的心灵之窗洞开,达到心心相印的默契。这对提高教师在学生的威信是大有帮助的。 (2)班主任得让学生佩服他 这便是要求班主任应具有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广泛的兴趣、精湛的业务能力,以及让学生佩服的专长。这样,班主任的威信的形成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3)班主任得让学生信服他 威信是由信任维持的。信任是威信大中的基石,离开了信任的稳固支撑,威信势必形成一纸空文。于是便要求班主任要“言出必行”,这样才得到学生的信任。同时,在执法上他必须是个“严师”。不能为了寻求学生的“友谊”而放弃自己的权威身份、教育责任甚至原则。一个过于宽容的教师被学生视为无能。 (4)利用几个“第一次”,树立班主任威信 比如“第一次见面”,班主任要精心准备。使学生对班主任有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让第一次见面在学生心中播下鼓舞、希望,也播下教师威信的种子。 再比如“第一次校运会”,班主任要花费大量精力组织安排,从选拔选手、辅导锻炼、后勤准备到赛场关心。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怎样正确看待成绩的荣誉观等。假如你的班级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的赞扬、取的成绩。那么,这赞扬、成绩会犹如春风,对班主任威信的树立,对班级工作的开展就会如虎添翼。 (二)教师要树立每个集体成员的自信 自信是成功之本。“一个优秀的集体一定是个充满自信的集体”。作为班主任,怎么样树立集体的自信呢? (1)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 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要虚心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批评和合理的建议。 (2)教育过程中尽量多表扬,少批评 真诚的表扬,对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融洽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差生,要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一有进步,就要给以表扬,便他们产生更大的自信,争取更大的进步。对于犯错误的同学,也不要一味的批评。有时,表扬他人,对于好胜心强的孩子而言是一种比批评更难受的教育的手段,又不容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当然,表扬也要恰如其分。 (3)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用之所长,以树立其自信心。有一学生,身体好,体育成绩好,但学习成绩差,不守纪律,令人头疼,班主任就刻意培养他体育方面的潜能,有意识锻炼他,让他参加校运会;有一学生热情活泼,口才好。可以培养她成功地组织文艺晚会;有的学生善于绘画,就让他为班级板报画插图等。及时抓住每个学生渴求进步的心理契机,充分帮助其发挥优点,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我不比别人差的心理,有了进步的自信心再给予帮助,他们各方面进步就很快了。 (4)给每个学生以适当的期待 积极而正确的期待会引起很好的效果,而用了谈心式、商量式的评语。多肯定,用期待低替批评。“期待你明年能改掉…的缺点,期待你明年能拥有…的优点”,我想,聪明的孩子们会懂得老师的批评,而且更愿意接受宁产的婉转的批评。实际上也正如这样,这种期式的批评使用之后,我发现大部分的学都能朝着你期待的方向转变。 四、行的落实 这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条策略。 我认为一些班级的工作没有成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策略没有贯彻实行,“情、德、信”三条策略都实施了,但是,假如在行动上未落实,那么搞好班级工作仍将是空谈。反过来,只有在日常教育行动过程中才可能贯彻“情、德、信”三条策略。 那么,如何实行这条策略呢 ? (一)行动跟上计划 许多班主任总是抱怨班级工作不好开展,难见成效。但是,他们的计划也订得十分的具体,有层次有步骤,为何成效不佳?是计划不够完善吗?不,是因为计划中绝大部分活动未见天日。即使计划再天衣无缝,要是未付之行动,仍是一场空。有的班主任认为:“学生学生,就是学习嘛”一心扑在智育上。怕学浪费时间。把德、美、体、劳等各育抛在脑后。年段的活动不积极参加,本班活动不去开展…这样的班级哪来的活力?哪来的集体凝聚力?教师去哪儿树立威信?学生的学习劲头怎会会旺盛?班级怎么会蒸蒸日上?因此,班主任只有认真制定计划,按计划认真实施,言出必行,才能带出优秀的班级。 (二)制度严明合理 现在社会上一直提倡要法治,不要人治。同样,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要注意制定各种合理的制度,从小培养学生对法的认识、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只有将法治引入班级,才能创造平等、和谐的气氛,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级工作也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一个统一准绳,使学生的行动规范化,使班级工作正常进行。 各项制度除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各班级还应制定一个细致、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班级公约》及操作细则,由全体师生共同商量制定。以后就按公约内容执行。完成的好,教师鼓励奖赏;违反纪律,让学生自己认识错误,根据公约内容,提出惩罚改正方法。 (三)训练严格把关 各项计划、制度只有经过“循规蹈矩”的训练,才能变成学生的自学行动。在教育规律和孩子们承受力的限度内,作为班主任要狠下一条心,严格要求。作业姿势要做到“三个一”;走路一定要挺胸抬头、步调一致;集合一定要“快、静、齐”;路队一定要安全守纪;做操一定要按节奏、整齐划一;卫生一定要达到什么标准,值日性的分工、完成次序的先后、完成时间等…不达到要求,就反复训练,天天抓、时时讲,毫不松懈。 (四)检评落实到家 检查、评比是促使行动落实的手段。教师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布置就要有检查落实。检查评比要功过分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有令必遵,有过必改”的作风。班级的管理最忌走形式,说话不算数。 我班上有“三薄”。学生一本“作业登记薄”,登记每天作业的内容;每个组长一本“作业登记评比薄”,登记各组同学每天作业完成情况;班级“每日情况登记薄”,由每天的值日班委记下每天的各方面状况,好的给予记功表扬,坏的给予记过据批评。我经常检查、抽查“三薄”内空,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根据“三薄”情况,每周班会课上开展“表扬与批评”活动,并坚持一周评一次红花。每年评先评优,期末成绩单项评红花,也以平时情况为准绳。这样层层下来,既严格监督、经常检评,又奖罚分明。久而久之,养成很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各项工作就自然上了轨道。 总之,班主任在工作中如果都能注意:①对学生晓之以情,以情感生;②注意师德修养,以德对学生进行熏陶;③树立威信,对生信之,让生自信;④注意言行统一,落实具体行动这四条策略,那么,所带出来的班级一定是个优秀的班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