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学校文章

德育:提倡集体主义、培养群体意识

发布时间:2014-12-18 11:00 栏目:学校文章 发布单位: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 点击量:1563 【公开】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环境,对学生品格形成与能力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卡连柯指出:“不管什么样的说教,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象一只成功的球队,具有“团结如一人”的协作配合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象田野上的春风,熏陶着其中的每一个孩子,引导着他们积极向上。

在当今社会中,这种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是经济社会个人应有的素质能力之一,更是我国在21世纪经济腾飞的有力保证。实际上,现代社会对“群体意识、团队精神”的强调和我国一直以来的“集体主义”教育正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现在的班主任工作中,更应大胆地提倡集体主义,研究在新环境下的新作法,以培养现代意义上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诚然,一个优秀班集体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只有通过集体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创造性的劳动,才能逐步地培养和建设起真正意义的班集体。结合工作实践,笔者以为要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积极向上的目标鼓舞人

共同奋斗的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动力,一个有机的集体往往是在全体成员为了共同目标的实现而一致的努力中逐渐形成的。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结合本班实际,不断提出富有激励性的美好前景,使学生产生共同奋斗的热情,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一致努力。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培养人,就是要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班主任不仅要规划长远的班级奋斗目标,而且要为小学生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具有渐进性、鼓舞性的近期目标,以形成目标系统。在制定班级奋斗目标时,应注意到以下两点:

⑴适宜性。班级奋斗目标不仅要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与学校的教育计划来确定,而且要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团结一致的努力可以实现的,使学生感到亲切,并且愿意为之奋斗。

⑵渐进性。确立奋斗目标应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例如,班主任针对一个纪律松驰,学习成绩差的班级,可以提出“在短期内实现班级纪律的根本好转,让全校师生刮目相看”的目标。第一个周要求先做到上课不乱讲话,认真听课,养成“发言举手”的课堂习惯。

二、以集体主义的精神凝聚人

社会学者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是“由成千上万条溪流汇合成的江河”。也就是说,集体并不是各个成员的简单相加。那么,如何能够把几十个个性各异的学生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呢?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粘合力,把个体的思想和情感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强有力地构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

集体主义精神并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培养并且也是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组织集体活动。

一个集体不开展活动,学生就感觉不到集体的存在,感觉不到个体对于集体的依存关系,就不会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这样,集体的凝聚力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所以,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合之后,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马上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竞赛等集体活动,造成融洽的集体心理气氛,从而促进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在开展班集体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他们做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群策群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

三、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人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是影响个人发展的一种力量,是集体成员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在一个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的班集体中,一些向上的,积极的思想与行为,能够得到鼓励和发扬,而那些错误的言论和行动,则会很快地被制止,不会在集体中蔓延。正由于正确舆论能有效地起着导向作用,使班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充满朝气和活力,所以,许多优秀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抓好这项工作。

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促进他们思想的健康发展。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讲解,进行道德问题的谈话,开展社会热点的讨论等,提高学生识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

其次,要密切注视班级中学生的舆论倾向,提高集体舆论的质量,防止产生不健康的舆论。对有利于集体的言论要及时予以支持、赞扬,对有害的言论要及时给以批评和引导,对谣言应设法及时予以制止和澄清,把舆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再次,要建立并利用好班级舆论阵地,如班会、小报、班刊等,把活动的过程作为培养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的过程,充分利用舆论阵地、抓住典型事例、开展教育宣传、强化舆论氛围、反复宣传教育。

四、以和谐交往的环境陶冶人

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是一个成熟的班集体的标志,对成员具有特殊的激励和陶冶作用。班集体成员之间的接触交往,有利于认识上的沟通,感情上的交流,可以使成员之间性格上相互影响,行动上配合默契。和谐的集体环境,还有利于同学之间体验友谊和支持,学习人际交往的本领,从而为今后的社会生活积累起最初的经验。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凡是在班级中活泼、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往往成为一个群体的带头人。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自然跟集体成员的自身素质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首先,要广开渠道,促进交流。交往和交流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而组织多样化的班级集体活动,是促进人际交往的主渠道。

其次,要优化准则,提高质量。我们需要建立的是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其最基本的准则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为此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爱心、热心、善心、责任心,乃是班集体建设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五、以科学严谨的管理规范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以此为依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成员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集体成员的日常行为。

在行为规范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点:

⑴要使制度条例成为集体成员的集体规范。如果只是班主任或班干部等少数人的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没有做到集思广义,就难以转化为对全体成员的约束力,实施起来,效果肯定不佳,甚至流于形式。

⑵制度管理必须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只有当学生学会自理并参与管理时,才能达到集体建设的最佳效果。

⑶要十分注重规定的教育性。执行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从而为每个成员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那种以罚代教的管理必然是失败的管理。实践证明,如果一个规定单纯以罚为手段,固然会收一时之效,却往往会使得集体人心涣散,毫无凝聚力可言。

六、以班主任的自身形象感召人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班级工作的调控员,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班主任长期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来自班主任的自身形象。班主任的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远达学生的终身。一个值得学生崇敬、信赖和爱戴的班主任应该具备怎样的形象呢?概括地说,应该具备崇高的学术形象和人格形象。

小学班主任都是科任教师,他们留给学生的首先是学术形象。崇高的学术形象,是班主任以其扎实的基础理论、深厚的文化素养、广泛的求知兴趣、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在现实中,一个教师,纵然有慈母般的心肠,如果学识浅薄,在学生心目中就没有地位,他的思想教育就不灵。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优秀班主任就往往既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又有一流的育人方法,因而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班主任的人格形象是指班主任以其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为学生树立起的榜样。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最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人格的力量还表现为良好的性格和风度。班主任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正直不阿的性格和端庄大方、不卑不亢、温文尔雅、风趣幽默的风度,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学生的向师性很强,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班主任常常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榜样。“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良好的学识和人格,对小学生的心灵来说,是最直接最有益的雨露和阳光。

七、以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

在班集体中,学生干部是“小领袖”式的人物。作为同龄人,他们在同学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我们常看到一批好干部带出了一个好的班集体,反之亦然。因此,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集体核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

班干部队伍建设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真选拔。班干部不是班主任赐予的,更不能是终身制的,而必须是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所以班主任应当通过集体活动来发现,用公正民主的方法来选拔干部。一个班级成员只有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群体的认可时,才可能被同伴选为干部。

二是加强指导。即使是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学生当了干部,也应当严格要求,加强教育。特别是教育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懂得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获得同学的信任。

三是放手使用。要信任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并给予具体指导。通过班委会议等形式,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是做到“集体为集体”。要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为集体服务的机会。在一个班集体中,不能出现总是让一部分人去管理、支配另一部分人的情况。要通过干部的核心作用,带动所有集体成员,让每个成员都自觉地产生对集体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一个班集体里,可以成为班干部的积极分子越多,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就越大,集体的发展水平就越高。

总之,集体主义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近百年乃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在班集体中得到集体主义与群体意识的培养,成为富有团队精神的人,将来就必定能担当起祖国建设的重任。在这方面,亚洲各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以说,班集体建设应当作为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得到教育界的有力关注,得到班主任的全身心投入,如此则中华腾飞不远,民族振兴可期,而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作者:卢声怡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3 wuhanedu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4167号   鄂ICP备13001992号-14
主办:武汉市教育局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五小学     联系电话:1397103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