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城五小:江海泉

六天的赴京学习,算是小离别。
凌晨时分,回到了家乡。踏在故乡的路上,迎着子夜的风,路旁的树木花草,那般亲切,那般熟悉,这是家的味道。
不知一河之隔的老父母一切安好?
还有那已经吃惯了我每天顺道带馒头回乡下的孤老,这几天的晚餐如何打发?
乡下那只流浪狗,虽然我把它托付给爸妈照顾,其实我心里明白,生活不太能自理的双亲,如何能照顾得了那狗?
孩子此刻应该是睡得正香甜吧?
回家的感觉真心好,风里透着温馨,草里含着甜蜜,心中还有牵挂。
乡下的流浪狗
不知什么时候起,举水河西岸的乡村,儿时的蛙鸣已成记忆,来不及长大的青蛙,成为人们盘中的美餐,物种的灭迹,换来了成群搀老扶幼,托儿带女的猫群和狗伍,它们大多形容憔悴,饥不择食,游离奔走于屋檐瓦片,草垛废舍之间,无人疼惜,鲜有施食,它们是流浪的。
可能是人们抛弃了曾经是家中宠儿的它们的祖先,才导致后代子孙如此的落魄流浪吧,我想。
八月初的一天傍晚,我照常回乡给二老做饭,刚至门前庭院,冲出一小狗,狂吠不止,诧异间,妈妈迎声而出,忙说这是只流浪狗。我忙答道:养着吧,挺可爱,也怪可怜的.
妈妈没有应声,我知道,他们身体不好,养只小狗一日三餐,得有人照顾才是。
后来我才知道,那狗,就定居在我家屋后的废弃小舍里,当晚,我给它喂了食。
以后的每一天,只要我一回家,那狗,便寻声而出,穿越于我的两腿之间,摇头晃脑,亲热之情可见一斑。
妈妈说,这狗通人性,知感恩呢!
似乎我已经习惯了它每天摇尾穿梭于裤腿,轻咬我脚后跟的感觉。它,已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每日施食依旧继续,有时日中一食,有时会更多,无论粥饭,不管荤素,它,从不嫌弃,依旧感恩如常。
临行前,我把它托咐给了妈妈,让她有空喂喂吧,无论多少,也不至于饿死。
村中孤老

邻村一孤老,七十有余,育有二子一女,如今全部成家立业,可怜她孑然一身,孤苦而无依。
她,喜欢吃馒头。确切地说,是人上了年纪,行动不便,嘴里无牙,不吃馒头,又能如何?
武汉的暑气,让叫卖馒头的小贩望而却步,那孤老每晚都饿着睡下,一天又一天,没人卖馒头。
一天妈妈对我说:孩子,你每天下午都回家,顺道给那老人带两个馒头吧,人家每天晚上饿着肚子呢!我一下怔住了,还有这事?怎么从未听母亲提起。
自此以后,每天顺道买的馒头,交在了老人的手中,她每天都怀揣一元零钱,在村头佝偻着身子,探身等待着。
每天接过馒头,慈祥的笑容扑面而来:孩子,你添福添寿哈,孩子,你子孙富贵哈!
我想:其实福寿不是一天两天能修起来的,我也是顺道而已呀。
同学的父亲
去年的一天,临村一同学生二胎了,儿女双全,我在医院一楼大厅遇见了他的父亲,那位老父亲乐开了花。我心中暗想:真是好福气呀!
那位父亲身材高大,一生操劳。
今天下午,我回到了乡下,临近村落时,再次遇见了同学的父亲,此刻,他已半身瘫软地坐在脚踏三轮车上,背上垫着被褥,满脸的愁容,一打听,肺癌晚期了,真是世事无常呀!
临近村湾时,猛然看见那位孤老依旧在道旁佝偻着身子,探首远望,我心中一惊,莫非这几天她一直都这样在等着馒头?
我走到近处,她居然快步上前,我忙拿出还有半热的馒头。她,依旧笑容满面:"孩子,你回来了,添福添寿哈!"
心中只是一阵酸楚,别无它言
我回到家,停好了车,父母还算安好,也感谢姐姐这几天的照顾了。
只是,那狗,没能寻声而来,不再摇头摆尾,妈妈说,它不见了踪影。
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只有感叹罢了,为了操劳一生的同学的父亲;为那拉扯儿女长大的孤老;还有养了二十天的流浪狗......
生命无常,世事难料,梦幻泡影般的人生,如露亦如电!
感恩命中的贵人给予我赴京学习的机会,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遇见。
牛郎织女应尽欢,娑婆世界尤相望。
且看世间苦与乐,相逢时难别亦难。
